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恥演講稿講什么?演講稿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yīng)用文體,經(jīng)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shù)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關(guān)于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恥演講稿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借鑒。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jīng)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的意義在于,喚醒人們歷史記憶,避免忘卻與麻木,以史為鑒、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
同學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世代都無法忘記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一天中國首都南京淪陷,日本鬼子進行了血腥的殘忍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類反社會的:
1、大屠殺持續(xù)的時間長達六個星期。
2、屠殺對象是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3、死難者達30萬人以上。
4、屠殺手段令人發(fā)指,機槍掃射、活埋、把人當做練習刺殺的靶子,更有甚者還進行殺人比賽。
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反攻倒算,是為了以史為鑒,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jīng)、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jié)、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同學們,國家安全是的安全,國家利益是的利益,國家榮譽是的榮譽。我們要記住歷史,記住在近代,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恥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要努力學習,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讓我們大家都參與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活動中來,這一天當警報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肅立默哀。愿死難者的冤魂得以安息!愿偉大的中國夢早日實現(xiàn)!愿我們的同學茁壯成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從鴉片戰(zhàn)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們的祖國被許多帝國主義者踐踏蹂躪,我們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權(quán)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這些恥辱是我們祖國心頭上最深的傷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一頁。
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
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簡單的清算歷史,而是為了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再次重演。是為了警告那些已經(jīng)、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團結(jié)、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讓我們大家都參與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活動中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我們記住周恩來總理讀中學時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上午好。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年12月13日我國將舉行首個國家公祭日活動,公祭活動的主場地將設(shè)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家公祭日的設(shè)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yīng)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shè)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quán)和文明的態(tài)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tài),而避免出現(xiàn)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時代進步。
國家公祭日,我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我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超越了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緣、社交圈與鄉(xiāng)土的情感,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wù)。國家公祭日的設(shè)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tǒng)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我們更加愛國。
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
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大地嗚咽,舉國悲慟,熱淚成海,在這個山河垂淚、草木含悲的日子里,悲愴的防空警報聲刺破寧靜的天空,仿佛在訴說86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深重苦難!國之殤,怎能忘?豈能忘?揭開的傷口里流出仍是鮮紅的血液,最黑暗的一頁下是腐爛成土的累累白骨,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警醒吾輩當自強!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凝聚劈波斬浪的斗爭精神?!扒秩A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眹夜蓝ψ?2個字,字字泣血,句句噙淚,還原了人間煉獄,滿目瘡痍,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控訴了侵華日軍令人發(fā)指的慘絕暴行和罄竹難書的累累罪行!“山河破碎風飄絮”,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與肉、魂與靈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書寫了抗擊侵略、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耙淮缟胶右淮缪?,一抔熱土一抔魂”,廣大黨員干部身處和平年代,不能沉浸于“風平浪靜”的安逸,要以史為鑒、警鐘長鳴,始終保持危機感,增強憂患意識,認清復雜而嚴峻的斗爭形勢,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砥礪前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詮釋視死如歸的愛國情懷。翻開中國近代史,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屈辱史、苦難史和血淚史,閉關(guān)鎖國讓中國曾經(jīng)的輝煌燦爛化為烏有,壯麗的山河被列強蹂躪,野蠻殘酷的戰(zhàn)爭演繹人間煉獄,目之所及皆是生靈涂炭,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從南京淪陷到武漢丟失、從“三光政策”到“活體試驗”,“東亞病夫”的嘲弄欺凌讓人胸腔郁結(jié)難安……愛國奮斗的“精神燈塔”永不熄滅,抗戰(zhàn)時期有楊靖宇吞食草根棉絮在冰天雪地與日寇周旋戰(zhàn)斗,建設(shè)時期有鄧稼先埋名隱姓鑄就國之核盾,脫貧攻堅時期有赤誠為人民的“草鞋書記”周永開。一段段炙熱的故事,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閃耀的是信仰的光芒,詮釋以身許國忠貞誓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廣大黨員干部要胸懷“國之大者”,用赤膽忠心傾情守護萬里河山和萬家燈火。
“山河尤在,國泰民安”——珍惜生逢盛世的使命責任。滄海桑田,日新月異,斷壁殘垣上建起了高樓大廈,戰(zhàn)爭的硝煙散逸成萬家燈火,積貧積弱成為歲月遺痕,如今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世界驚嘆“中國速度”、贊美“中國奇跡”,仿佛我們已然“高枕無憂”。事實上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從苦難到輝煌,從波瀾到新生,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每一步都充滿了曲折與不平,先輩的森森白骨,南京大屠殺尚存的54位老人,紀念館里的殘存物件,仍然在告誡我們——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當牢記先輩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囑托,接好艱苦奮斗“接力棒”,置身于百舸爭流的競爭中,奮楫爭先,創(chuàng)造出無愧前人、不負后人的輝煌業(yè)績。
鑒往事,知來者。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山河雖無恙,但國恥不能忘,我們不能忘記血淚交織的屈辱與苦難,不能忘記先烈用披肝瀝膽、舍生忘死的戰(zhàn)斗為我們守護腳下的土地、筑起精神的豐碑。吾輩青年當在回望歷史中汲取奮發(fā)進取的力量,櫛風沐雨自擔當,披荊斬棘勇向前,書寫奮進圖強的“青春篇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青春力量。
涵養(yǎng)“素樸為真、勇于攻堅”的愛國情懷。在國家危難之際,先烈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態(tài)度拼死搏斗,始終不移同御外侮的決心,始終不變熱愛家國的情懷,用熱血行動踐行著錚錚誓言,他們用熱血奮斗和犧牲奉獻為國鑄盾。在新的趕考路上,會面對許多考驗和挑戰(zhàn),我們要感受革命先輩的愛國赤子心,唱響激昂奮發(fā)的“主旋律”,將愛國奮斗砥礪于行。在實踐中練就“砸不垮、砸不倒、砸不碎”的錚錚鐵骨,用如鋼鐵一般的斗志戰(zhàn)勝艱難險阻,以先鋒本色詮釋對國家深情大愛,以鐵肩硬骨投身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激發(f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中。
鍛造“居安思危、奮起揚鞭”的奮斗精神?!皻v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面對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革命先輩以如磐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與日軍斗智斗勇,在抗日戰(zhàn)爭中孕育出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對歷史的回望,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升華,注入的是“清醒劑”更是“強心劑”。我們決不能忘記這一天,決不能在精神上松懈,決不能停下奮斗的腳步。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干部要居安思危、奮起揚鞭,用滿懷的激情、昂揚的姿態(tài)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努力,將英雄的精神融入工作實踐中,激發(fā)奮進的力量,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xù)邁進。
永葆“無私奉獻、誠摯為民”的精神品格。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面對磨難與屈辱,英勇向前的中華兒女凝聚起戰(zhàn)無不勝的力量,他們用團結(jié)奮斗書寫了抗戰(zhàn)的英雄史詩,這是一種舍身為國、勇?lián)姑木?,這是一種無懼犧牲、甘于奉獻的崇高品格。無論在什么時候,奉獻永遠彰顯著情懷、體現(xiàn)著精神品格。從“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醫(yī)者仁心到“道德模范”韓興博的見義勇為,從張桂梅的大山堅守到孫金娣的愛崗敬業(yè),他們用“無我”的奉獻點亮了時代。青年干部要奉獻為民,邁開步子、俯下身子,在危險關(guān)頭能夠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群眾需要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忘我奉獻,傾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12月13日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也是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6周年紀念日,更是每個國人都應(yīng)銘記的一天。國家公祭日的設(shè)立不僅是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zāi)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更是提醒中華兒女要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告訴世界中國會用行動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時代進步。
昭昭前事,國弱民必受欺;惕惕后人,強國守護人民。唯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奮發(fā)圖強、勠力同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得更加強大,才能永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公祭鼎上“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控訴著86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將國恥刻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86年,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現(xiàn)實的威脅卻無時不在。當前國際形勢仍然錯綜復雜、充滿矛盾,大國博弈持續(xù)加劇,中國正站在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關(guān)頭,面臨各種風險挑戰(zhàn),但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不是86年前的中國,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和人民安全。銘記歷史,方能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更好地理解當下、警示未來。
以史為鑒,爭取永續(xù)和平;勿忘歷史,攜手共建世界。在人類戰(zhàn)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里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包括約翰·拉貝在內(nèi)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在南京的至暗時刻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接到拉貝后人的求援電話,提請中方為他和他所在的醫(yī)院提供幾種急缺的抗疫藥物,一場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動就此展開。今天,我們緬懷無辜死難者,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國人民以史為鑒、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堅定立場。中國倡導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華兒女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之殘酷,更認識到和平之珍貴,愿同世界各國一起攜手共建和平穩(wěn)定的美好家園。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無比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銘記那些為民族的事業(yè)而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用“三心”踐諾“吾輩當自強”,化悲痛為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用“堅毅之心”追逐信仰,強化“吾輩當自強”的信念?;赝麘?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個呼號吶喊的聲音、激蕩熱血的戰(zhàn)斗、馳騁奮斗的身影,英雄的事跡可歌可泣,英雄的情懷感天動地,英雄用堅韌的意志、不懈的奮斗為民族的解放注入了磅礴力量。民族危亡的關(guān)口,他們奮起反抗,將生死置之度外,將個人的安危拋于腦后,他們的心中只有“前進,前進”的聲音,只有“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信念,用生命和鮮血書寫這段抗爭的歷史。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從這段歷史中汲取非凡力量,感悟先輩拼搏奉獻、奮勇向前的崇高品質(zhì),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奮斗征程上,黨員干部要以高遠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鍛造出“精神脊梁”,為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奉獻青春。
用“愛國之心”持續(xù)奮斗,激發(fā)“吾輩當自強”的豪情。銘記歷史,凝聚起的是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日寇的鐵蹄無情地踐踏中華大地,所到之處哀鴻遍野、山河破碎。面對日寇的野蠻行徑,中華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空前地團結(jié)在一起,匯聚成奔涌向前、劈波斬浪的滔滔大河,勢不能阻、銳不可當,一起捍衛(wèi)共同的家園,共同維護國家的利益。愛國主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是心中至真至深的情感,是逐夢不息、奮斗不止的行動,我們要用“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無悔擔當投身國家發(fā)展建設(shè)事業(yè),心懷家國、砥礪奮進,不斷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和水平,將愛國精神轉(zhuǎn)化為持久奮斗的力量。
用“奉獻之心”為民服務(wù),凝聚“吾輩當自強”的力量。日軍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痛,民族英雄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為人民的解放浴血奮戰(zhàn),始終沖鋒在前、奉獻在前,面對槍林彈雨和兇殘的敵人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他們的意志由鋼鐵鑄就,在戰(zhàn)斗中迸發(fā)出強大力量,他們甘愿為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和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赝麣v史,就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在開拓夢想的大道上繼續(xù)奮斗、賡續(xù)前行。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把偉大夢想、民生福祉放在心上,用無私奉獻的情懷為民服務(wù),激發(fā)出更飽滿的激情、更堅決的行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朝著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目標砥礪奮進。
12月13日,是第10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86周年。從1937年12月13日到2023年12月13日,時間已經(jīng)走過了86年。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銘記無數(shù)為新中國拼搏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礪前行。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犧牲精神”。每每聽到30萬,心都不由自主地顫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永遠體會不到那種無言地傷痛,即便是時間已經(jīng)過去86年,只要一踏進紀念館,鉆心刻骨的痛感就會襲來。讓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無數(shù)革命先輩化悲痛為力量,為保家衛(wèi)國奮勇而上,不怕犧牲。即便是現(xiàn)在,也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犧牲的黨員干部,有蘆山“4·20”抗震救災(zāi)行動中犧牲的楊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難的“扶貧之花”黃文秀、有抗臺救險遇難的李夏、有倒在扶貧路上的黨員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災(zāi)、消防救援一線的黨員干部……他們不是飲彈倒地的解放者,卻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漢。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來的,面臨民族危亡時要勇于發(fā)揚“犧牲精神”。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斗爭精神”。無數(shù)革命先烈想到“萬人坑”中的累累白骨、聽到30多萬同胞的生命“曇花一現(xiàn)”,紛紛站出來,化悲痛為力量,拿出勇氣與敵人斗爭到底。現(xiàn)在,我們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guān)鍵時刻,在這個階段,不僅伴隨著新的“危險”,而且也伴隨著新的“機遇”,廣大黨員干部在面對“新危險”時,要勇于發(fā)揚“斗爭精神”。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廣大黨員干部不能“隨遇而安”,有一絲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風平浪靜”。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化悲痛為力量,在面對嚴峻形勢時敢于出擊,面對危機時敢于斗爭。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拼搏精神”。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瘋狂破壞,革命先輩敢于拼搏;面對新中國出現(xiàn)的“黑惡勢力”,黨員干部們敢于與之拼搏……正是因為他們勇于發(fā)揚“拼搏精神”,才換來了今日之幸福。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會遇到各個方面的困難,而這就需要黨員干部與之拼搏到底。廣大黨員干部要拿出“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勁兒,做個敢于拼搏的“勤奮者”、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追夢人”。
國家公祭日,旨在讓所有人牢記歷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__,化歷史悲痛為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而勇于發(fā)揚“中國精神”。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xù)仇恨,只為警醒吾輩當自強!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慘痛的教訓永遠不能忘記。86年前,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六周時間里制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國人被殺害,整個南京城瞬間成為人間煉獄,滿目蒼夷。盡管時過境遷,但這悲痛的經(jīng)歷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進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里,讓人無法忘記,也不敢忘記。那些無辜慘死的同胞們,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犧牲,要珍惜當下、居安思危、自立自強,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培養(yǎng)為民辦事的能力,把自己投身到新時代黨的事業(yè)建設(shè)中,不斷推進黨的事業(yè)向好向優(yōu)發(fā)展。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惜盛世來之不易。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每年例行公祭,不僅是為了讓國人銘記歷史,激勵中華兒女奮發(fā)向上、擔當作為,亦是為了向長眠在那個冬日里的無辜人民和革命英烈匯報國之進步與當今盛況。今日之中國,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wù),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且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意氣風發(fā)地大踏步向前,中國人民再也不用在槍林彈雨中擔驚受怕,掙扎謀生。然今日之成就,不僅得益于后生的奮進與努力,更得益于先輩用鮮血打下的根基,我們應(yīng)加倍珍惜,并帶著責任和使命大步向前。
“世紀交匯,萬眾景仰;共襄盛舉,建壇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我們將堅定信念、咬定目標、奮力前行,牢記先輩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囑托,一代又一代地傳好“接力棒”,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作為;以“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風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善作善成,務(wù)求實效,爭當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排頭兵”,為祖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獻計獻策,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國行公祭,祀我國殤。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這來自歷史,也必將通向未來。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是一個飽蘸鮮血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南京后,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殘殺了我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同胞。慘絕人寰,不堪回首!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忘記歷史無異于背叛。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以史為“鏡”,在回望這段苦難歲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國恥、牢記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偉大夢想。
牢記歷史,永葆“愿得此身長報國”的愛國情懷。國家公祭,既是對死難同胞靈魂的安撫,也是對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告誡我們的國民,保持清醒狀態(tài),不要有片刻的忘卻與麻木,絕不能忘卻歷史、忘卻苦難。如今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變革,中國正處在難得的歷史發(fā)展機遇面前,中國的崛起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接班人,應(yīng)當“知恥而后勇”,在邁進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堅實而持久的守護家國情懷,永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站穩(wěn)立場,下定決心,攻堅克難,以涓涓細流匯聚磅礴偉力。
牢記歷史,練就“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斗爭精神。__年前,在舊中國積貧積弱、慘遭宰割的情況下,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這是一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與強大兇殘的日本侵略者之間展開的殊死搏斗。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guān)頭,中國共產(chǎn)黨高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團結(jié)各個黨派、各界群眾和一切愛國同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谷諔?zhàn)爭殘酷慘烈,艱苦卓絕,絕無僅有。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不屈不撓。中華民族達到了空前的覺醒,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于取得了最后勝利,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青年干部應(yīng)當牢記這段斗爭史,在建設(shè)現(xiàn)代化強國的征程上,傳承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勇于沖破思想障礙與利益藩籬,做到“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自覺加強斗爭歷練,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斗爭中成長提高,努力成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勇士。
牢記歷史,實現(xiàn)“物阜民豐國隆昌”的強國夢想。__年前,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斗爭,徹底打敗了法西斯主義,取得了正義戰(zhàn)勝邪惡、光明戰(zhàn)勝黑暗、進步戰(zhàn)勝反動的偉大勝利!__年前,中國人民經(jīng)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zhàn),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的偉大勝利。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guān)鍵時期,風險與機遇同在,挑戰(zhàn)與發(fā)展并存。青年干部應(yīng)當把握建功立業(yè)的難得人生際遇,心懷“國之大者”,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進狀態(tài),始終胸懷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把個人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結(jié)合起來,以星星微芒匯聚萬丈霞光,踐行“強國復興有我”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