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整理和歸納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促進個人成長和提高閱讀效果。三體讀書筆記范文怎么寫才規(guī)范?下面給大家分享三體讀書筆記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開始是在回家的動車上看的。游戲界面里面神奇的三體世界已經(jīng)讓我不知所言。無規(guī)律的恒紀元,錯亂的時空以及有些奇妙的脫水行為。然后突然間打開了紅岸計劃,突然間出現(xiàn)了地球三體組織,大家相信著這個文明程度更高的星球會幫助地球建設(shè)更文明的秩序。
然后突然是真相,是三體人在四個世紀之后到達地球并入侵的宣告。
面壁人,我是你的破壁人。
完全不知道這一刻聯(lián)邦政府做的決定正確與否,就像曾經(jīng)被否定的所謂咒語揭示了黑暗森林法則,就像曾經(jīng)被認為叛逃的自然選擇號建立了星艦地球,就像曾以為那三個故事暗示的是掩體而最終需要光速逃逸時只有一艘宇宙飛船保留了人類文明……
明明只是冬眠了十六天的最后兩個地球人,醒來卻已經(jīng)錯過了千萬年。
羅輯在最后的博物館里說的,如果亞歷山大大帝再往前走會不會遇到秦,漢沒有罷黜百家而是像春秋那樣百家爭鳴又會怎么樣。多像人生。
看到那里的時候思緒有些不受控制,想起我和某個人遙遠的人認識的過程,甚至稱不上相遇。如果早一步,如果晚一步,會怎么樣。
廣闊的宇宙,還有這跨越千萬年的故事,給了我想象的空間。
感覺看一遍不足以評價這部書。先簡單留下個痕跡,等回頭再看完一遍后,再來細細評價。
首先,這里面有很多專業(yè)術(shù)語,但是我都快進過去了,關(guān)注更多的是故事本身很里面一些讓人沉默深思的人性。
當末日來臨的時候,如果人們知道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厄運,而且是所有人無一幸免的時候,知道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時候,會更坦然。但是,當知道會有例外的時候,會不惜犧牲一切去讓自己成為那個例外,如果自己成為不了那個例外,寧愿毀掉那個例外,一起走向末日。包括那次末日戰(zhàn)役事件,大移民事件,還有誤發(fā)警報導致的慌亂時間,總讓人唏噓。
紀念銘記?遺忘在時間面前,一切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時間,是最狠的東西。幾百幾千萬年,無數(shù)個光年,相比人短暫有限的一生,宇宙是永恒的。但是一切都有盡頭,只是早晚而已。宇宙中的文明,也存在著,消亡著,無法評價哪一個最棒或者最封閉,一如長老對歌者所說的那樣,總有比你快的,也總有比你慢的。
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由一個個如我們一樣渺小如原子的人還有各種存在的動植物,細菌,病毒,一點點影響,改造成如今的這個樣子的。但或許我們的一點點改變,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是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們就愿意去嘗試。
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紅岸,三體問題,黑暗森林……涵蓋哲學、社會學、物理學、歷史、倫理學、宇宙學多個方面……它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想象奇崛恢弘?yún)s又不失合理,人物超凡脫俗又不失各自的性格;它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了人文,又用人文的形式詮釋了科學;它的浩淼,它的深度,它對道德的詮釋,都令人深思。
它,就是《三體》,那本科幻巨著。
星球一遍遍地被摧毀,又一遍遍地重塑。而主導這兩種截然相反的進程的,卻又是同一種東西——道德。但這卻是兩種道德:一切為了生存,只為自己的零道德,與善惡是非涇渭分明的道德。它引發(fā)我們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思考,以及對這兩種道德的選擇。
道德是什么?
是理性的只為了自己生存的道德,還是感性的善惡是非分明的道德呢?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耳邊。
文中的兩個人,恰巧能分別代表這兩種立場:程心和維德。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的性格,失去一切?!?/p>
“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他的決定往往帶有哲學意味:雖然反人類但卻是解救人類的唯一方法,他執(zhí)行事務(wù)的手段帶有致命性的簡潔和有效。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指指點點,是他的性格;直接,冷血,不顧一切,是他的風格。他是維德。
“人類選擇了程心,就是選擇了愛。這是在殘酷的文明生存競爭中人類做出的最后選擇,為此人類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就是地球的文明?!?/p>
她是被慈愛的光芒籠罩著的圣母瑪利亞式的人物。雖然她寡斷,不夠堅定,但是她擁有一個美麗的品質(zhì)——善良。她是程心。
雖然結(jié)局是那么的諷刺。程心兩次優(yōu)柔寡斷,將地球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卻得了美名,成功活了下來;維德是那么的睿智、堅決,他幾乎拯救了地球,卻被施以死刑,成了陰暗性格的代表……然而在感性和理性之間,感性的選擇卻要冒更大的風險,就像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許它能成功,但同時,它也要承擔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風險,何況,籃子里的,是整個地球。道德,在冷酷的宇宙法則中,是多么的脆弱。
時光倒回到1939。二戰(zhàn)爆發(fā)。61個國家和地區(qū),兩億人被卷入其中,7000萬人慘遭屠戮,而這一切,一切的罪惡,都起源于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感性地與全世界為敵的“道德”。不,這不是感性,這是__!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的,歐羅巴人的,甚至是地球人的性命當作籌碼,擺在賭桌上!這次,這個零道德的人不但沒有拯救地球,反而讓整個世界生靈涂炭,他幾乎毀了整個世界!是一個非常杰出的演講家、政治家,如果沒有他的零道德的性格,就不會助長他反人類的思想,就不會讓全世界因他一人而凋敝,而他,以他的才能,甚至有可能成為像俾斯麥一樣的杰出總理!
然而,時光不能倒流,在歷史上,沒有“如果”二字,但是,我們能以史為鑒,不以一時的感性的沖動來思考問題,無論是像程心一樣出于善意,還是像那樣極端偏激反人類,都不是可取之道,也不要像維德那樣,過于極端,即使是理性的,也過于粗暴,難逃失敗的下場。
道德,不能是單一的評判標準,還要通過許多考量,為了無論是誰的生存,唯利是從,而把整個人類推向賭桌,這根本不是道德!我們,可以學習維德的果斷,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學習他的不擇手段;我們可以學習程心的善良,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在人類的危急存亡之秋用自己的“愚善”葬送人類的前途!絕對的感性或者絕對的理性都是偏激的,只有張弛有度,恰如其分,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才是真正的道德!
《三體》中蘊含的深意,絕不僅僅是這一篇文章所能一一描繪的,我不過是從一個角度為大家提供我自己的思考罷了。它的深度,它的廣度,值得好好品味……
我喜歡羅輯,倒不是因為他算是三本《三體》中的主線人物,主要是因為白蓉讓羅輯寫了一本書。
羅輯,一個混日子的清華大學教授,一個對什么都無所謂的風流公子,一個人類的救世主、威懾紀元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偉大的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威嚴的、盡職盡責守護地球很久很久的執(zhí)劍人。
對羅輯,我很敬佩。能枯燥地呆在一個房間里邊,獨自一人守護著地球。而在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個紀元的變遷,羅輯從特權(quán)無數(shù)的面壁者,到被所有人鄙夷的面壁者,到突然想到黑暗森林理論,到獨自一人威脅三體拯救地球,到交出威脅權(quán),到再次得到威脅權(quán)成為第一任執(zhí)劍人,到成為人們敬仰的執(zhí)劍人,到人們過上安逸生活視他為魔鬼,到太陽系要滅亡時人類文明的守護人。羅輯所做的一切足以讓人肅然起敬。羅輯最讓我敬佩的是,明明自己玩世不恭,但是卻一個人直面三體,直面孤獨,默默守護著地球文明。
當然,這些都不是我單獨寫羅輯的原因,如果這是這些,我只會在在對《三體》的整體感想中寫,正如我上邊所說的,我單獨寫羅輯都是因為白蓉讓羅輯寫了一本書。
故事的情節(jié)大概是這樣的,白蓉讓羅輯寫一本愛情小說作為她的生日禮物,讓羅輯書中的女主角,“完全拋開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去想像她的整個人生,想象她人生中的每個細節(jié)?!昂髞砹_輯想象出了一個虛擬的人,然后并沉迷其中,然后從小說中出來之后就對世事毫無興趣,直到面壁計劃開始。
這個情節(jié)讓我想到《雪鷹領(lǐng)主》里邊的一個人,他在幻境中歷練,然后沉迷幻境中了,出不來,然后碰到了東伯雪鷹,東伯說了一句話,你怎么知道幻境不是真實存在的。
我比較小的時候,我想成為一名作家,這個想法直到我上高中還一直存在著,不過我媽竭力制止我這種想法。在高中的時候,我寫過一本小說,小說里邊的每個人物都瘋狂影射著我認識的人。小說的男主角叫羽凡,是我希望我自己成為的樣子,羽凡的&39;師傅叫惠明,是我覺得我自己的樣子。當我往后寫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我竟然自然而然地把羽凡的人生軌跡寫的和惠明一樣,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覺得小說里的每個人就是生活在我身邊(不過我塑造的時候就是以身邊人為原型寫的)。不過最后我把小說里邊的所有人都寫死了,江湖換了一批新人。把那本小說作為了高中的告別。
羅輯很幸運,面壁計劃讓他走出了小說世界,更是讓他找出了他小說里邊塑造的人,廝守半生(后來成為執(zhí)劍人,他妻子離開了他),在歐洲美麗的小鎮(zhèn)中和心愛的人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候。我敬佩羅輯也羨慕羅輯。
下一部分將寫一些關(guān)于《三體》正本書的感想。
震撼!宇宙中有幾千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有幾千億個太陽,地球這?;覊m不知最后會在宇宙中留下什么,就像我們這些灰塵不知最后會在人類社會中留下什么。
覺得很悲觀。災難降臨的時候,螞蟻會集結(jié)成團滾出火堆,只有球心的螞蟻能活;老山羊會自殺一般越出懸崖,讓年輕的山羊踩著以自己身軀搭建成的瞬間的橋梁,越過懸崖保存種族。他們不用開會,不用表決。人類社會在災難面前,我想大劉描寫的那些混亂、內(nèi)耗是大概率事件,甘愿做外層螞蟻或自殺老山羊的人數(shù),遠遠不足以托起整個人類。把同一個人時而奉為神明時而貶成魔鬼的,是同一群人,這群人最終耗死了別人也消滅了自己。人類進化的同時也在不自覺的退化。
武俠也好,玄幻也好,科幻也好,任何題材的小說,作者最后寫的都是人性。程心以愛的名義分兩次滅亡了太陽系,她沒明白愛與保護本身就意味著犧牲;羅輯與維德已經(jīng)在自己能力內(nèi)做到了最好,依然追趕不上人類的內(nèi)耗、自殘、敗家的速度。地球的`最后一次轉(zhuǎn)危為安已經(jīng)不是靠人類自己了,是中獎券一般的遇到了四維空間,然而四維空間和神一般云天明還是敗給了以程心為代表的無比奇葩卻無比真實的絕大多數(shù)人類。
對于一個普通人,當他差點毀滅地球的時候,我覺得他會扛不住壓力自殺,而程心做了兩次還是順利活到了宇宙時間的盡頭,沒看出大劉是在歌頌這個傻白甜的勇敢還是在諷刺這種人的沒心沒肺。
大劉給地球和人類世界敲了一記警鐘,最終決定我們結(jié)局的,核心還是人類的群體思維和精神,有些東西不該在進化中被遺忘。
推薦我看這部書的人是我高中時代的同學。所以要談這本書還真的寫寫他。
我們讀高中那個年代已經(jīng)奧數(shù)奧物等各種競賽剛剛萌芽,還處于比較純潔的狀態(tài)。那時候?qū)W奧數(shù)奧物之類的都是學校老師們直接課后糾集一幫子好學生開小灶。然后參加市一級的考試比賽,通過的就集中參加全市最好的老師舉辦的周末集訓。所有這些都是不要花錢的,完全是優(yōu)勝劣汰的集訓。那時候我比現(xiàn)在強多了,屬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數(shù)學語文化學物理門門都參加競賽。而我那個同學就屬于典型的偏科型的,純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試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門功課都在及格邊緣徘徊的那種。事實證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這種全面發(fā)展的都是庸才。考大學我不出意外進入了名校開始混日子,而他進入了二流的大學開始深造物理學。大學后我繼續(xù)讀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讀研究生。二十年后,我不過是商業(yè)社會里面一個小混混,而他中科院畢業(yè)后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為理論物理學和研究粒子對撞機方面的專家回國被聘為華東理工和北大的&39;雙重教授,膜拜??!
就他回國一事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高中時代的教育對物理學一直深感興趣,雖然大學無緣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學理論的書籍,但是苦于朋友圈子里面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因此有機會見到他總會帶些問題問他。而三體這套書就是他推薦的。
果然,這類硬科幻類的書籍令我愛不釋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書。
這三本書以宇宙為背景在一個巨大的尺度上描寫了文明的走向,并提出了宇宙?zhèn)惱韺W的初步框架。其基于現(xiàn)代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基礎(chǔ)做出的大膽設(shè)想也讓人耳目一新。
相信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時候。那種浩瀚無垠的星空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寬廣與深厚。在巨大的時空尺度上,面對宇宙數(shù)百億年的存在,及在其存在之前的無知時間,所謂的人類的存在不過短短幾萬年,其間真正稱得上文明的不過區(qū)區(qū)幾百年,渺小如一粒塵埃。而我們?nèi)祟愐詭资甑拇嬖?,作為塵埃中的塵埃,卻在思考著宇宙的終極意義。多少代的科學家都在于探求宇宙的終極真理,什么是宇宙的性質(zhì)?宇宙及我們從何而來?為什么宇宙是現(xiàn)在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
應該說宇宙物理學還存在著許多的未解之謎。曾經(jīng)有人認為牛頓物理學已經(jīng)構(gòu)筑了物理學的完整大廈,后人能做的不過是添磚加瓦。但是關(guān)于微觀層面的質(zhì)疑徹底推翻了顛覆了牛頓物理學的大廈,之后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chǔ)建立的理論物理學基礎(chǔ)幾乎完美的統(tǒng)一了物理學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理論。我們一直在追尋物理學的統(tǒng)一,因為我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破壞了這種統(tǒng)一性,但是正是這樣我們的世界才多姿多彩,正是有著許多的未知才會使得我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個人經(jīng)驗來看,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發(fā)展打不過區(qū)區(qū)二百多年的時間,如果就可以窮盡百億光年范圍的宇宙規(guī)則反而是不可思議的。
三體的基本理念,是秉承于作為獨立系統(tǒng)的宇宙,其熵是傾向于增加的,而類似智慧生命體這類低熵體的存在是偏離于宇宙規(guī)則的。因此,他們通過假象的宇宙?zhèn)惱韺W的推理推導出黑暗森林理論,從而得出文明毀滅的推論去并符合總體熵發(fā)散的宇宙規(guī)則。其第一部還是一個簡單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理論體系并命名為“黑暗森林”。至于第三部則將這一理論從二個文明擴大到全宇宙范圍,并更深入的探討了面對外星文明地球文明發(fā)展的可能。全文中基于目前已知物理學的奇思妙想的確讓人大開眼界。關(guān)于基本粒子的內(nèi)折疊的高緯度空間可能發(fā)展的二維展開的質(zhì)子人工智能?;诔爬碚摰母呔S度空間碎片和三維空間的接觸,基于黑洞視界理論的低光束自我封閉理論等。豐富的想象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在科學發(fā)展中比找出正確答案更加重要的是問出正確的問題。無論是基本的方法論還是哲學命題中,正確的問題是一切出發(fā)的基本根源。而正確的問題的來源正是基于現(xiàn)實的想象力,我們想象各種可能,并從中找出正確的方向,問出正確的問題,正是這樣我們的文明得以正確的發(fā)展。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jié)合,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時,我們可以解釋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釋小尺度上均勻性的偏離,但是如果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造物主。牛頓晚年成為---的虔誠信徒,因為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動力。愛因斯坦同樣問道“在制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它必須是自洽的并且允許復雜到允許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結(jié)構(gòu)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么又是誰創(chuàng)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過于技術(shù)化和數(shù)學化了,以至于除了少數(shù)專家之外,特別是對于哲學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學家們都忙于“什么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來問“為什么”的問題了。這讓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的哲學家的偉大傳統(tǒng)何等的墮落。
最后嘮叨一句關(guān)于最近很熱門的各類穿越小說穿越劇,基于目前的物理學理論,時間并不是一個維度,而是一個物質(zhì)的內(nèi)秉性因素,如同質(zhì)量,能量等一樣。而且根據(jù)愛因斯坦質(zhì)能轉(zhuǎn)換方程,光束只能無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時間的內(nèi)秉性和光是同質(zhì)的,這就意味著時間是有箭頭的,只能向前無法向后,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是如果我們以無限接近光束運動的話,相對于低速參照系我們的時間是停滯的,因此理論上我們可以到達宇宙的盡頭,即可以實現(xiàn)向未來穿越。
剛剛讀完這本書,興奮的感覺沖擊著我的大腦。回憶起我在江南造船廠的工作經(jīng)歷,我曾經(jīng)工作的艦船及其用途和書中描寫的宇宙、人類宇宙艦隊、三體艦隊等等有著何等相似的地方。
航天科學與哪個軍種更加類似?我的回答是海軍。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對航天器的具體命名是飛船、太空艙,艦隊,以及可以讓人類生命生存的空間站。所有這些都與海洋、艦艇、艦隊、基地等如此的一致。
我曾經(jīng)在《愿望一號》工作,這艘萬噸級船的主要作用就是測控。測控是航天工作中主要的一環(huán)。我們需要對從地球發(fā)射到太空的飛船進行控制,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飛船本身對飛船進行控制,首先要知道飛船的位置。航天器和空間站對接,也需要知道各自的位置,這就是測控要解決的工作。
“前進四,未處于保護下的人是什么下場:身體被超過自身重量一百二十倍的過載緊貼在艙壁上,先迸射出的是血液,超重下攤成極薄的一層,血漬的面積大得不可想象并呈放射狀;然后擠出的是內(nèi)臟,也很快被壓成薄薄的一層,與被壓成一片的身體一起,構(gòu)成一幅丑陋的達利風格的畫……
系統(tǒng)進入前進四,處于最高推進功率,飛船的加速將達到120G,所產(chǎn)生的超重是正常狀態(tài)下人體承受極限的十多倍,這時就要進入深海狀態(tài),即在艙室中注滿一種叫“深海加速液”的液體,這種液體含氧量十分豐富,經(jīng)過訓練的人員能夠在液體中直接進行呼吸,在呼吸過程中,液體充滿肺部,再依次充滿各個臟器?!?/p>
上面是大劉對人類航天艦艇的描述。
我進江南造船廠工作那時,每天路過潛艇船體拼接封閉廠房,對潛艇架構(gòu)有非常直接的了解,后來上了潛艇,對潛艇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直觀的了解。雖然我從事電器電訊工作,我仍然想要了解潛艇為什么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
一艘潛艇就像一顆長長的水滴。其內(nèi)部有非常密集的&39;環(huán)形龍骨支撐著這顆水滴,就像隧道、坑道內(nèi)支撐的鋼梁一樣。
潛艇下潛,會受到水壓的壓力和航行的壓力。三體中描寫飛船達到120G是個什么概念,比如一個人50KG,120G就是120×9.8×50=58800KG物體所受的重力。120G也基本相當1200米的水深壓力。一艘潛艇完全不可能下潛到這個深度。
隨潛艇去試航,隨著下潛,會聽到噶噶的鋼板聲音,那是艦體受到水壓被擠壓后發(fā)出的聲音,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會害怕。
一艘用高強度鋼板建成的潛艇會這樣,何況一個人,第一個被擠爆的臟器就是你的肺。如果人可以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那么,人可以在幾百米以下的水里生存。但是1000米以下的深海,幾乎沒有魚類了。